新闻资讯
11月29日,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园林院)举办成立40周年生态论坛,行业专家、学者以及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围绕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国际湿地城市等8个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武汉园林院领导及职工参加了本次论坛。
武汉园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让余敏主持开幕式
论坛现场
主旨报告及主创设计师演讲分别由武汉园林院总经理杨念东和总工程师季冬兰主持。
主旨报告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高翅
尊地脉文脉,赋栖居诗意
高翅首先介绍了地脉和文脉的概念,他提出自然和文化就是地脉和文脉,凡是不尊重地脉和文脉的作品是不长久的。他通过大量的图文和案例对比,提出我们对自然和文化要有一份谦卑,要有一份尊重,只有认识地脉和文脉的重要性,才能构建地域文化体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于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有个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能够诗意栖居。通过特质评估真正做到传承地域文化,完善生态功能,创造特色风貌,这样才可能有全球视野、本土行动,有序发展,实现我们诗意的栖居。风景园林师的使命就是营造诗意栖居的人类生活境域。
要让人居融入绿水青山,我们的发展要传承文化基因,为人类和其他栖息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尊重并调和人的社会、文化以及行为和审美需求,用生态平衡的方法保证建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珍视反映地方文化特质的风景园林。最终达到尊地脉、人与天调,续文脉、赋成诗的境地,朝着诗意栖居的方向发展。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理事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院长
王忠杰
公园城市背景下的公园社区场景的思考
“城市公园是近代以来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比如改善环境、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等。”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公园的功能不断丰富,成为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空间。比如,公园的类型增加了,开始建设系统化的绿色开放空间、健全的绿道游憩系统以及公园化的城市建设。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他强调,这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是新时代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新理念。公园城市应该如何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建一座公园,要考虑能够持续性为市民提供服务,而不是建好了就放在那里,要让人们愿意并喜欢到这里来。
一座城市的公园场景可分为山水生态、乡村郊野、城市街区、产业社区等。每一类,都要针对特色服务对象,比如山水生态公园场景,主要服务国内外旅游人士、远郊游憩市民;城市街区就是服务日常游憩市民、区域内从业者。未来公园城市场景将成为主导绿色城镇化一个重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
李金路
从中国21世纪第二场瘟疫反思人居环境
李金路从疫情防控切入,讨论现代城市高层、高密度的建设与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他建议,高密度的居住区要“留白增绿”,减人减房,尽快完善绿地系统,“用生态健全和美丽宜居的尺子去量,这样和自然接触就多,和病毒接触就少。”
他表示,我们应该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重新审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给人民仰观天文、俯看地理的环境。在完成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补齐人居环境的短板,用中国优秀园林文化倡导的园居生活方式,提升民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
李保峰
木建筑的前世今生
李保峰以彭家寨等建筑为例,梳理湖北地域建筑的发展脉络,讲述先民如何巧妙利用当地气侯、功能、地形、材料等素材和条件进行建设。他以山地吊脚楼的建设举例说明:一座山地吊脚楼,下面有饲养和储藏空间,后面有排水沟,加上建筑前挑形成生活空间,土家族先民非常巧妙布设建筑和场地,并利用了当地的树木上大、下小,越到根系越大的树形特色,做成有特色的“刀背粱”。
他倡导在中国土地泛博物馆设计中引入“活化策略”,通过不同领域专家的合作和当地村民的参加,特别是当地手工匠人的加入,让传统技艺活化起来,避免失传,“我们需要农业专家,还有旅游专家、水利专家、建筑师、景观设计师、艺术家等,大家共同来解决乡村的问题。”他还提出,应注重留存土家族老建筑,将其作为博物馆内容留下来,在传承中注入新的活力,用动线空间,像一条流线一样,把新建筑和老建筑串起来,形成土家族文化中心。
“立足场地谦和建造”,人类几千年的建筑史,不管是哪个国家,因为生产力条件所限,先民都会跟自然和谐相处,传统文化也警示我们,不能跟自然对抗。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袁兴中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实践探索
袁兴中结合自己多年的科学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和丰富详实的案例,讲述了湿地基础理论,湿地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和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他提出,好的修复设计策略,一定是以自然设计为主,人工调控为辅,统筹生物多样性设计、文化多样性设计和空间异质性设计(包括地形)。
生态系统设计的目标是营建一个大地生命景观。我们身处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如何应对变化的环境是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设计必须考虑的,只有对自然和人类都有益处的生态系统修复设计才是永久可持续的。
主创设计师演讲
武汉园林院第六综合分院院长
吴兆宇
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东湖绿道回顾
吴兆宇回顾了东湖绿道的建设过程,设计团队在设计上响应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以生态优先保护、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空间共享还绿于民、完善服务人文关怀为设计策略。并通过大量设计图和照片回顾了绿道建设的过程和建成后的美景。最后总结与展望东湖绿道的发展方向,并祝愿设计院今后再创佳绩,继续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设计更多精品项目。
武汉园林院第七综合分院院长
谢先礼
园博十年路
谢先礼的园博十年路,分享了近年来武汉园林院为武汉、合肥、黄石、荆门四座城市的园博会所做的顶层规划设计心得。他认为一是要把握生态优先的主旋律,通过生态修复让破损的山水变成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以旧焕新让城市更新片区爆发新的生命力。二是要突显时代的唯一性,特别是聚焦公园城市实践、健康人居打造等当前生态及城市建设中的热点话题。最后他认为应当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美丽中国建绿地、为美好人居留福祉,充分体现当代风景园林人的使命担当。
武汉园林院第九综合分院主创设计师
王双双
武汉市戴家湖公园二期景观设计工程
王双双介绍,工业废弃地是一个时代的产业,曾经是推动我们城市不断发展的重要功臣。随着后工业时代到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城市的扩张,一些工业生产用地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城市更新中“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成为每个城市都不可回避的问题。戴家湖公园基址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产物,王双双基于当时做戴家湖项目的一些过程和思考与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了关于工业废弃地改造的一些方法。
分享最后,王双双代表院年轻设计师对园林院表达了感谢,她表示园林院是一个能给年轻一代设计师提供很多参与优秀项目、重大项目机会的平台,领导们给予年轻设计师最大程度的信任,让年轻设计师有充足的施展空间。
本次论坛为武汉市新一轮城市更新、公园城市和湿地花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交流和思考,武汉园林院将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为城市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为市民带来更多绿色福祉。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